依照建築物抵抗地震力的方式,主要分為耐震、減震(日本稱為制震)、隔震(日本稱為免震)等三種建築,遇到同一地震時,處理地震能量的方式並不相同。

一、耐震建築:
      採直接對抗地震方式,地震引發的能量,會直接傳給建築結構體承擔。所謂的耐震或抗震度,指的是建築物在最初設計規劃時,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。「耐震係數」是水平加速度的係數,亦即預估地震時該地區可能發生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。

二、減震建築:
      與耐震建築不同之處,在於利用減震設計(如減震壁、減震桿)吸收、減弱地震能量,以降低地震對樑、柱的直接衝擊。減震設備又稱為減震或避震器,是藉由裝置的特性形成物理抑制力,能讓建築結構本體承受較少壓力,有制震壁、阻尼器等形式。減震壁(或稱為黏彈式制震壁/阻尼器)是在建築的上下樑柱之間裝設鋼板,鋼板中間含有橡膠或其他化學聚合性黏彈材,能吸收地震部分能量,進而降低搖晃的程度,比如新日鐵、日本住友、美國EPS震壁,都是常見的制震材料。

三、隔震建築:
      隔震系統是近年來主要針對混凝土結構發展出的新抗震技術。與耐震、減震建築不同之處,在於利用設至於建築物基部的隔震設計(如隔震墊)消散、吸收地震能量,僅讓少部分能量進入上部結構,採用隔離的概念以避免破壞。若使用隔震設備,通常會在建物一樓的樑柱頂端,或建築的結構柱底部裝設鉛心橡膠墊,在地表和建築本體結構間發揮緩衝作用,將地震波的力量轉移至可移動的隔震墊,藉由隔震墊的水平移動來抵銷上方結構的受力程度。之所以稱為「減震」,是因為該設備可隔絕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地震力,是所有產品中效果最好的一種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r.Kangaroo 的頭像
    Mr.Kangaroo

    Mister Kangaroo的部落格

    Mr.Kangar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